中美贸易与股市投资 2025 年 4 月 24 日下午,第 59 期 “茶言股事” 投资沙龙在乾隆科技满举办。资深投资人彭小华老师围绕《中美贸易与股市投资》展开分享,解析中美博弈下的资本市场机会。当前中美竞争已超越贸易层面,演变为全球秩序的新旧力量交替,美国作为守成方,通过多维策略压制新兴发展:在供应链上推动 “友岸外包”,试图切断半导体、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核心链条;在科技领域构筑技术与标准壁垒,强化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垄断;在金融领域维持美元霸权,试图通过债务依赖形成战略牵制。 “茶言股事” 作为连接投资人群体的平台,始终聚焦宏观趋势与投资逻辑。本次分享的资料已开放获取,关注相关渠道即可获取完整内容。在中美 “实质脱钩” 深化的背景下,投资的关键在于立足自身优势,把握内生动力 —— 从技术突破到消费升级,从产业韧性到市场潜力,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正藏在这些长期确定性之中。面对复杂外部环境,保持对核心价值的耐心,便是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策略。 茶言股事投资俱乐部 中国以 “充分准备 + 实质脱钩” 构建反制体系,政策聚焦 “卡脖子” 领域加大投入,产业端加速国产化替代,在半导体设备、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实现显著突破。同时,“双循环” 战略成效显现,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,“一带一路” 市场有效对冲传统出口压力,AI 应用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从跟跑转向领跑,并通过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双中心,增强经济抗风险韧性。
回顾贸易摩擦周期,A 股呈现结构化分化特征:依赖对美出口的板块短期承压,但随着国产化进程推进,抗冲击能力逐步增强;自主可控相关领域在政策与资本集聚下表现突出,验证了外部压力加速产业升级的逻辑。这种历史经验为未来投资提供启示:外部挑战既是压力,也可能成为资源向核心竞争力领域集中的催化剂。
未来投资的核心逻辑锚定两大主线。科技竞争层面,短期关注光刻机、工业软件等 “断点” 领域的突破机遇,中期看好 AI 芯片、生物制造等前沿赛道的技术转化潜力,长期聚焦新能源装备、通信技术等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领域,其从 “替代” 走向 “领先” 的过程将释放出海红利。大内需领域,消费结构升级催生多重机会:必选消费在经济周期中展现韧性,新能源汽车、高端服务等可选消费受益于中产扩容,养老护理、职业教育等服务消费则因人口结构变化迎来持续增长。
投资者需警惕两类风险:一是概念炒作导致的估值泡沫,部分新兴领域若缺乏实际业绩支撑,可能面临预期落空的调整;二是外需依赖度高的传统制造业,需关注海外市场需求变化,避免外部消费下滑带来的压力。中美竞争是长期博弈,中国股市的机会不在于短期情绪波动,而在于对 “自主创新 + 内需升级” 两大确定性的坚守。那些扎根本土创新、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且具备全球视野的领域,终将在时代筛选中凸显价值。